发布日期:2025-01-25 20:04 点击次数:192
自花呗运营以来,用户群体越来越多,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都习惯使用花呗。
但是很多人在使用花呗购买商品的时候,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,也无法把花呗还上。
据统计,花呗已经借出了上千亿元。

但不少用户在尝到“超前消费”的甜头后,才发现,自己根本没能力还清。
有些人开始了以贷养贷,还有一些无法还款的用户甚至把花呗卸载了。
这些人的最终结局会如何?

超前消费的背后
随着支付方式的方便快捷,很多人对“钱”的概念已经变了。
钱变成了手机里一串冰冷的数字,支付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扫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。
时间久了之后,很多人的钱都在不知不觉中就花完了。

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,很多人盯上了花呗这种小额贷款平台,觉得自己只借一点,下个月再还没关系的。
“未来的钱现在花”,成了很多人心照不宣的事情。
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平台都推出了小额贷款业务,如果直接在平台消费使用的话,还可以获得不同金额的折扣。

支付宝旗下的花呗,因为低利息、方便快捷、多平台通用,很快在各大贷款平台脱颖而出。
如果你优先使用花呗支付的话,支付宝还会在每次消费的时候额外送给你一些小额红包。
而且很多淘宝等交易平台、商家、游戏充值、甚至是好友直接转账付款,都支持直接用花呗支付。
不过花呗也不是谁想开就能开,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的。

花呗借款
想要开通花呗,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成年,而且平时还要经常使用支付宝。
这样一来,花呗就能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资金流动情况,并据此设置不同的消费额度。
这样既保证了用户可以及时还上贷款,也让不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觉得这么点额度总会还上的,心理上更加接受花呗。

再加上人们对支付宝的信任,不少人都开通了花呗支付。
在遇到喜爱的物品但是资金不够的时候,他们就会选择花呗支付的方式。
刚开始可能是十几二十块的借,但是借的多了,一般人渐渐就失去了自制力,开始大手大脚起来。
等到还款的时候有些人才发现,从花呗还的钱已经超出自己的预算了。

刚开始无法还款的时候,花呗还会让用户自己调整一下还款时间,或者先还一小部分,后期慢慢还。
尽管如此,仍旧有一部分人还不上花呗的还款。
不知道谁传出来的“馊主意”——只要把支付宝卸载,就不用还钱了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

卸载逃债的可行性
卸载花呗软件后,借款人的消费记录还是在的,逾期的利息也在累加,不管是卸载还是注销,都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。
而且支付宝在注册的时候,是绑定了用户的身份信息的,哪怕软件卸载了,支付宝还是能找到你。

当平台发现你逾期后,一开始还是会发送短信提醒你的,时间长了之后,也会有相关人员给你打电话催收贷款。
严重的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你的日后生活。
早在前几年,网贷就已经逐步接入官方征信系统了,你的逾期赖账行为,也会被计入征信,如果逾期的话,相关平台也会上报。

确认你逃债后,平台就会将这条借款不还的记录上传征信系统。
征信一旦出现问题,别说花呗继续申请借款了,全部借款平台,甚至是银行信用卡,都将无法申请贷款产品。
而且在买车买房,甚至是看病时,也会因为这条征信记录受限。

严重一点,火车票飞机票也会拒绝让你购买,你的衣食住行都有可能受限。
征信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人的,也有可能波及到子女。如果长期借款不还的话,一些教育机构也会拒绝提供服务。
哪怕后期还上了,这条记录也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形象。
有些事情,可不是跑路就能解决。所以借了花呗,该还还是要继续还的。
我们要如何合理使用花呗呢?

正确使用借款平台
在开通花呗等借款平台时,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。
借款的初衷,是在着急用钱但实在拿不出钱来时的一种救济途径,而不是用来为虚荣心买单的工具。
不少人在开通花呗时,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欲望,却没有考虑后续要怎么办。

在借款前,一定要反复询问自己,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缺这笔钱,是不是真的很需要这样东西,所以才要开通借款。
除此之外,还要保证自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能够还上这笔贷款。
再三确认后,如果真的很需要借款,也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自己能还得起的上限。

花呗现在已经可以由借款人自己调整借款额度和还款日期了,如果当月实在还不起贷款,也可以选择分期或者先还最低金额。
如果真的还款压力很大的话,也应该第一时间向亲戚朋友求助,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。
在消费的时候,也一定要保持理智,拒绝超前消费陷阱,支付时也要确认花呗不是优先支付方式,不要因为平台给的一点红包,让自己担负上不必要的压力。

在还完贷款后,如果觉得自己短期内不需要借款生活,也可以先把花呗支付关闭,等需要的时候再开启。
只有正确看待“超前消费”,才能从“一边借一边还”“以贷养贷”的怪圈里跳出来。
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能不开借款平台,最好还是不要使用。
参考链接
花呗白条接入征信系统,会影响个人信用吗? 北京日报客户端
部分网友花呗额度被调降 官方回应:倡导更理性消费_新闻频道_央视网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